仗势欺人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富过三代”,那就不要仗势欺人)

时间:2024-11-11 08:34:44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说得是上面的人思想行为不正,下面的人就跟着学坏。人是一种受环境影响很大的动物,你去一个店面,看看大部分员工的对待别人的态度,就能明白这个店铺的领导者是个有什么品性的人了?有一个店面,对待顾客,那是大哥长大姐短,如果是给店铺供货和送货的,普通的店员都是鼻孔朝上眼珠子朝下地看着你,说话做事更是颐指气使从来没客气过,如果你是一个有智慧的旁观者,就可以知道这家店铺一定是命运多舛。只是可惜店铺里来打工的年轻人们,到社会大学里学习,结果却被这样的环境污所染,在思想里留下了一生难以洗涤的“污渍”。

同样引申到现在的父母和子女身上,有时更是令人担忧。曾经看到过一个父亲气冲冲地对一个女服务员指着鼻子训了半天,事情起因只是因为他的女儿和同学在点餐时遇到了汉堡店客人最繁忙时的饭点,服务员上餐耽搁的时间长了点,对孩子的关注少了点,并没有对孩子做过分的举动。这位父亲就放下手中的要紧事,满怀怒气地冲过来给孩子找面子,我只能说这样对孩子“好”真是太低级了。首先,有了面子丢了里子。看似你很威风,其实人人都明白,你只不过是仗势欺人,别人心里对你甚至对孩子只能生出厌恶感。其次,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太坏,孩子自此很可能心里就没有了是非观念,甚至还可能会有了只要我花钱了骂别人都是对的大错观念,那长大了是不是就会动手伤害为你服务的人呢?你说这样的下一代会更好吗?我看任由这样错误的价值观传递下去,危害实在很大。人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以及让别人尊重自己,但“浑身带刺”绝不是最合适的方法,更不是正确的方法。

同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大家都知道清朝的曾国藩在晚年时,曾家已经位高权重,盛极一时。但是曾国藩却极其重视对家人这方面的管教。因为仗势欺人,是败家之道。曾氏也有名言:以贵凌物,物不服。意思是:凭借高贵权势欺凌别人,别人难以服气。

曾家曾建了一座新宅,为了地界和邻居发生了争执,打起了官司,家中人就把这个事写信传递给了位高权重的曾国藩,曾国藩要想解决这件事,在封建社会里其实非常简单,只是一句话的事,而曾国藩立即回信,其中信里引用康熙年间一位大学士的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曾国藩借这首诗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要以宽容为怀,不仗势欺人。于是曾家人主动把地缩了三尺,而邻居也深受感动,也主动把地让给了曾家,一时传为美谈。

曾国藩自己在功成之后,不受名利的诱惑和羁绊,也是急流勇退,才免得功高震主,身死族灭的下场。对于自己的子女们,曾国藩也是家教甚严,以“勤俭谦”来要求他们。其中的“谦”我认为是让曾国藩的后代绵延至今的主要原因,并且曾国藩的后代们,都是对国家和学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看似他们并不追求高官厚禄,但却真正做到了让曾家“富过三代”。

历史上的人物已成为过去,但人留下的思想和经验却永不过时。要论功业成就,我们比不上这些历史上的大人物们,我们都只是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忙碌的普通人,可能没有精力和时间更没有机会去明白体会这些。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向这些不用我们身临其境就能学到的思想和智慧而学习,难道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子女比我们生活地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