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第一次被天庭招安的时候,被安排了一个“弼马温”的职位,所谓“弼马温”,说白了就是个养马的马夫。所以后来的孙悟空本事虽然通天彻地,但是最痛恨别人叫他“弼马温”。取经路上,猪八戒和各路妖精,没少用这三个字取笑他。

实际上,“弼马温”只是个简称。《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中,武德星君告诉玉帝,御马监少一个管事,所以“弼马温”就是“御马监正堂管事”一职,手下还有监丞,监副、典簿、力士等大小官员。那么,“弼马温”三个字有什么含义呢?

原来,在民间,在马厩中养猴子,能让马屁避开马瘟的的作用。
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唐代宰相房玄龄所著之《晋书·郭璞传》。书中记载,有一天郭璞外出拜会将军赵固,适逢赵固的爱马突然死去,甚感悲惜,心情不佳,闭门谢客。郭璞让门吏领他到马厩看看那匹突然死去的马,便告诉门吏“你去通报一声,说我郭璞能将死马救活”。赵固一听,喜出望外,赶忙出来相迎,并问郭璞有什么好办法能把马救活。郭璞献出良策说:“可派遣健夫二、三十人,手拿竹竿,向东行三十里,有山林陵树的地方,便用竹竿打拍,见有一物出来,将它捉住带回来,得此,马活矣。”于是便按其说去做,果然抓到一物,好像是猿猴,就急速将它带回赵府。那猿猴一进马厩,便跳梁走往死马头处,“嘘吸其鼻”,一通人工呼吸下来,马能站立起来,“奋迅嘶鸣,饮食如常”。

所以后人便会在马厩中放一只猴子,认为这样就能使马不得瘟疫。而在一些农学和医学典籍当中,也有类似记载,比如在《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而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马厩蓄母猴辟马瘟疫”之说。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讲,武德星君为孙悟空这个如假包换的猴子杜撰出来个“弼马温”去做,对孙悟空来说,也算是适得其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