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红色根脉 传承英烈精神——龙岩检察机关以法治力量筑牢红色文化保护屏障

时间:2025-04-09 11:54:00

青山巍巍,忠魂不朽。在闽西这片浸染着革命热血的红土地上,龙岩检察机关以法治为笔,绘就新时代红色文化保护新图景。近年来,全市共办理红色资源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52件,其中磋商79件、制发检察建议73件,推动上报修缮方案31个,申请专项资金5000万余元,实施修缮工程55处,添加文物保护标识牌72处,补充消防器材、监控设备32个,消除安全隐患36处。

守护烈士丰碑:让红色记忆“落地生根”

在漳平市双洋镇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新竖立的文物保护标识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2021年底,漳平市人民政府将双洋镇、溪南镇、拱桥镇、新桥镇、永福镇龙车、永福镇岭下革命烈士纪念碑和芦芝镇龙均爵烈士纪念园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权属不清、管理缺位等问题成为保护“拦路虎”。

针对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未办理不动产权属登记的问题,漳平市人民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组织召开圆桌会议等方式督促主管部门与属地政府落实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职责,明晰烈士纪念设施权属,以确保红色基因有序传承。目前,7处县级以上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测绘工作已完成,已向漳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提交勘测定界图及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所属相关材料,目前正在推进不动产登记办理工作,村民在烈士陵墓上所种植桉树也已清除。

活化故居印记:让英雄故事“永不褪色”

在永定区岐岭镇,陈康容烈士故居望森楼历经百年风雨。这位毕业于厦门大学的华侨女杰,在抗战期间写下“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的绝笔诗慷慨就义。2024年初,永定区检察院走访调查发现陈康容革命烈士故居望森楼存在保护管理不到位、杂物乱堆放、稻草等易燃物放置于楼梯口及房间内,墙壁脱落等问题,红色资源受到损害。

针对革命老区华侨陈康容烈士故居望森楼保护不力、维护修缮不及时等问题,永定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建议、公开听证等方式,督促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和保护修缮职责,确保纪念设施得到及时有效保护。同时,永定区检察院以该案件为契机,对全区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开展线索摸排,组织对相关案件进行磋商听证,并邀请首批“益心为公”骨干志愿者参与,对如何更好维护管理革命烈士故居等重要文物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推动当地形成革命烈士故居保护的工作合力,营造良好文物保护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重铸红色动脉:让革命血脉“永续流淌”

蜿蜒在闽西山间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为红军长征提供了重要物资和人员支持,确保了党中央与中央苏区之间的联络畅通,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独特贡献。龙岩全市境内共有60处“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多年来,部分旧址存在破损坍塌、日常管护修缮不到位、周边环境和纪念氛围遭到破坏等问题,其历史文化和革命文物价值受到严重影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针对“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存在跨区域、地处偏远、点多面广,保护等级不同、修缮资金不足等保护难题。龙岩市检察机关充分履行公益诉讼职能,以专项监督排查全域内旧址保护问题线索,综合运用一体化办案、磋商、圆桌会议等方式,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完善整体保护利用规划。同时,结合案件办理,联合多部门建立活化利用暨成果转化机制,制定《关于联合开展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保护利用暨成果转化护航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成立“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守护联盟,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挂牌成立“赓续红·检察守护站”,聘请志愿者担任红色守护人,建立线索交流、办案联动、日常协作、宣传培训等协作机制,强化执法司法保护工作协同,助力守护宝贵红色记忆,推动红色文化传承。

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