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全面自主可控的E级(百亿亿次)智能算力平台,光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昇腾生态研究院,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68万台(套),占全国44%,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新新”向荣。
4月1日,记者从《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获悉,该政策从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应用场景、培养引进人才、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12条“干货”政策,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树林表示,为助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省财政每年安排100亿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各行业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接下来将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重点项目给予配套奖励,并支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优势,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近年来,广东已通过省创新创业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项目,投资额超230亿元。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广东省财政将在基金集群中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
据介绍,2025年,广东省财政年初预算安排涵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在内的“制造业当家”相关资金262亿元。接下来,将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扣减、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率等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企业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
此外,将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措施,以地市为主面向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在内的相关行业企业开发专门的融资增信产品,适当放宽损失容忍度,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省级通过增资担保体系、资金配套等方式予以支持。
文 | 记者 许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