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的广袤天地里,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电科院”)与德国汉萨经济管理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汉萨学校”),以创新为灵动笔触,以合作为浓郁墨彩,精心勾勒出一幅绚丽壮美的画卷。而德国贵州商会,恰似一座横跨重洋的坚实桥梁,稳稳铺就两国教育交流的通途,助力双方并肩前行。
商会搭台 奏响合作强音
“今年,是商会成立的第十一个年头了。”德国贵州商会会长黎杨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他眼神里满是对家乡的眷恋,使命感也在话语间流淌。
自2014年成立伊始,德国贵州商会便一头扎进促进贵州与德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领域交流合作的浪潮里。“我们盼着借商会这个平台,持续推动贵州‘走出去,请进来’,大步迈向国际化。”黎杨语气坚定。
十一年来,商会组织的商务考察、文化交流、教育合作活动一场接一场,为贵州与德国乃至欧洲企业搭起了沟通的“连心桥”。

汉萨学校学生到电科院实训基地上课。
聚焦职业教育领域,商会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动电科院与汉萨学校牵手合作。从最开始的沟通洽谈,到合作备忘录的郑重签署,再到后续各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商会全程悉心组织双方学校互访交流,让彼此的信任与日俱增。多次举办职业教育发展座谈会,邀请中德两国教育专家、企业代表围坐一堂,共同把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探讨合作新模式。
“能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让更多学生受益,是我们的心愿。”黎杨满怀憧憬,期望在商会的持续推动下,两校合作能不断向纵深发展,从商业创新创业合作,到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再到课程共建、师资交流等方面,都能绽放出璀璨成果,为贵州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黔创德商” 点燃创新之火
3月28日,电科院中德工业4.0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热闹非凡,2025年“黔创德商”中德商创合作赛在这里燃情开赛。

2025年“黔创德商”中德商创合作赛现场。
现场,德国师生们手捧着螺旋状似弹簧的铁皮石斛,面面相觑,满脸疑惑:“从来没见过,这竟然还能吃?”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展示的《贵黔石斛》项目,石斛药用价值极高,富含多糖、生物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增强免疫力、抗疲劳、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在众人好奇目光的聚焦下,电科院计算机与大数据系云计算技术与运用专业大二学生颜欣悦,不慌不忙、条理清晰地讲解起来。
“看到比赛通知,我可是全校第一个报名的!”同样参赛的智能制造系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秦杰满脸自豪:“我对这个项目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团队研究发现,德国部分地区的生长环境和土壤条件,很适合石斛种植,况且石斛种植产业相对成熟,复制产业模式难度不大,前期投资也不高,十分契合商业投资需求。
刚和德国汉萨学校的同学组队完毕,颜欣悦就迫不及待地分享:“我们打算在项目方案里补充石斛加工产品内容,像添加石斛成分的儿童软糖、治疗用雾化剂,让方案更贴合实际,商业价值拉满!”

2025年“黔创德商”中德商创合作赛现场。
赛场内,紧张热烈的氛围扑面而来,四组中外选手围坐在会议桌前,就商业创新创业方案展开激烈头脑风暴。叶莉扎维塔·卢申科难掩兴奋与紧张:“虽是角色扮演,但我们先讨论了公司名称、logo设计,接下来1小时,准备好好完善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在汉萨学校我做过类似项目,这次挑战,我有信心!”
据汉萨学校国际交流处主任晏斯·欧伯贝克介绍,此次选派的8位学生,是从众多报名者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专业不同,却都对中国文化和职业教育满怀热忱,横跨商科、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
“他们的加入,定会为商创赛带来多元视角,碰撞出思想火花。”晏斯·欧伯贝克期待,借这次交流周,学生们能亲身感受贵州风土人情,深入了解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与电科院学生深度交流合作,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实训基地 培育技能人才
漫步电科院校园,中德工业4.0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格外吸睛,先进设备整齐排列,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专注投入地进行实训操作,一派热火朝天的学习景象。
“我们和电科院合作共建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德班)’,教学、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对外交流等事务,都由我们参与承担。”黎杨介绍,自2019年9月首届招生起,中德班已连续招收6届学生,全日制学生超千人。
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让贵州职业教育真正做到“学习、实操两不误”。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在去年10月的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高职组装备制造赛道上,来自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工业机器人专业的4名同学组成的团队,沉着应战,凭借精湛技术、娴熟技能和创新思维,一举斩获贵州首个“机电一体化项目”国赛金奖,实现历史性“零的突破”。
“团队成员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机械安装、电气安装、编程调试等环节表现亮眼,系统优化与升级改造时,更是把平日积累发挥得淋漓尽致。”智能制造系参赛团队指导老师徐永乐满是骄傲。
自“中德班”开班以来,在历年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也为学生升学、就业打开全新通道。智能制造系主任刘刚坚定表示,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培育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添砖加瓦。
如今,电科院与汉萨学校合作成果丰硕,未来,他们还将并肩探索创新,在职业教育赛道上笃定前行,全力培养兼具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中德教育交流合作续写精彩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丁亚 赵文菂
编辑 陈玲
二审 金忠秀
三审 王鲁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