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药”振兴 阳春有良方

时间:2025-04-09 10:10:00

阳春市制药企业生产忙。罗天 摄

阳春市富通·十里泉城打造生态康养游。受访者供图

春砂仁产业是阳春具有代表性的南药种植产业。受访者供图

阳春制药企业生产车间。 受访者供图

阳春市中医院建成中药制剂中心,自主研发了26种膏方、10多种院内制剂。尚玉莹 摄

阳春市春砂仁种植基地。

受访者供图

近日,2025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阳春市作为唯一的县级市在会上作经验介绍。

会上,阳春市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同志以“乡村‘药’振兴 阳春有良方——推进中医药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六大行动”为题,从阳春市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扩面、能力提升、人才建设、文化科普、中医药产业化、中医药康养文旅服务六方面,分享了阳春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新举措和亮点。

近年来,阳春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契机,全面推进中医药工作高质量发展。接下来,阳春市将认真贯彻2025年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补齐短板、加厚底板、贡献长板、做好样板,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作出阳春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罗天 通讯员 黎赞 吴茂理 黄诗怡 余振昌

扩面提质 科技赋能

全力打造中医药产业链

阳春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十分适合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阳春市是传统的南药种植区,有着春砂仁、广藿香、山药、沙姜等诸多药食同源作物。

近日,记者在阳春市农业试验场看到,该试验场负责人苏景正在春砂仁种植基地里忙碌着,只见他不时俯下身子,察看春砂仁叶片、根茎的长势,有时还会仔细瞧一瞧周边的环境。

据悉,该基地目前种植了65个春砂仁品种,也凝聚了苏景多年的心血。“去年,农业农村部批准命名了4个春砂仁品种,分别为岭南砂1、2、3、4。”说起新命名的品种,苏景十分兴奋,因为这相当于阳春出产的优质春砂仁品种得到了国家认证,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市场推广。

2025年,阳春市农业试验场计划再申报6个春砂仁品种,丰富春砂仁种质资源的同时,也向广大农户推介更优质、更具市场前景的春砂仁品种,推动春砂仁产业做大做强。

2025年,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上,苏景还有新的计划。他打算全身心投入阳春市乡村振兴创新创意园的建设中,挑选包括春砂仁在内的优良品种进行保护培育,开展科学研究,并通过示范种植、示范养殖,向农户推介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让这些品种更具市场价值,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助力阳春市南药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

苏景的奋斗故事,是阳春市全力打造中医药产业链的一个缩影。其实,中医药产业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的载体,也是撬动健康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支点。

近年来,阳春市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抓手,通过构建“种植—加工—康养—文旅”中医药全产业链条,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富民资本,带动农户增收,培育南药种植、中医制药、非遗传承、生态旅游等衍生业态,成为助推“百千万工程”的引擎。

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阳春市联合广东省农科院等科研团队,推动春砂仁等南药种植扩面提质,擦亮“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字招牌。目前,阳春市春砂仁种植面积超过9.51万亩,2024年鲜果产量7.3万吨,产值13.4亿元;已成功打造春砂仁品牌数量21个,其中创建省级农业企业或产品品牌8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

同时,阳春市大力发展藿香、沙姜、淮山、凉粉草、牛大力、首乌、八角等中药材种植16.5万亩,其中藿香、沙姜、淮山、牛大力等产值5.9亿元,形成多品种协同发展的种植体系。

作为阳春市中医药产业的重点项目,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于2023年12月中完成立项,2024年2月开工,计划投资10亿元,占地约23.3万平方米,目前生产车间主楼已封顶,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始投产。

据介绍,项目瞄准“中药智能制造+中医药文旅融合”为一体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目标,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岭南中药文化长廊和神农百草园,将打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医药文化研学科普营地、中医药文旅融合示范地和城市旅游“新名片”。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引进20多家企业,主要用于生产中药口服制剂及植物提取物,采用“5G+工业互联网”智能技术,打造中药现代化生产的全新场景,预计年产值超20亿元。

“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阳春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示范性、引领性的重要项目。”阳春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服务保障好中医药产业发展,该市将认真落实“营商环境年”部署,全力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企业更满意的政策环境、发展更有序的市场环境。

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的落地推进,是阳春以最优服务、最实举措全力打造百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阳春市立足本地中药材种植、流通等集聚优势,优先支持中药提取、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发展,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基础能力,推动传统制药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制药产业集聚发展。

建强队伍 优化服务

让中医药资源惠及全民

去年底,阳春市举行第四届“膏方节”暨“中医药集市”活动。

活动期间,阳春市中医院引进4位省级名中医作为导师,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培养阳春市中医院7名中医骨干,推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步伐。本次“膏方节”活动还邀请众多省级名家坐诊开方,为阳春老百姓送来健康福音,中医药文化夜市等系列活动为老百姓展现精彩纷呈的中医药文化。

膏方,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健康理念。近年来,阳春市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积极呼应群众诉求,通过举办“膏方节”等形式推动中医药特色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此举也是中医药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行动。

阳春市大力开展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该市充分发挥市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作用,制定《阳春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每年组织中医药专家团队,进行分级培训。2024年选派10人参加中医全科医生培训,同时积极挖掘民间确有专长医师,做好名中医的培育工作;开展“阳春市名医工作室”评选活动,其中2位名中医被评选为“阳春市名医工作室”主持人。目前,阳春市实现城镇每万名居民有0.82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100%村卫生室配备1名以上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阳春市中医院建成中药制剂中心,自主研发了26种膏方、10多种院内制剂,与阳江市人民医院、阳江市中医医院、肇庆市中医院合作提供医院制剂代加工服务,惠及更多患者。

阳春市总面积4037.8平方公里,总人口122.4万人,常住人口88.1万人,共有市直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8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625家,群众对优质中医药资源的需求很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近年来,阳春市全面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扩面行动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据悉,阳春市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契机,围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大力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100%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15项以上中医药技术,村卫生室100%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2024年,阳春市通过了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的初步评审。

作为中医药推广的主阵地之一,阳春市中医院狠抓内涵建设,持续提升中医龙头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推进“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和治未病科建设,已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新院迁建项目正在进行中,标志着阳春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又迈进了一步。

此外,阳春市还积极开展百名中医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提高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药饮片使用率、提升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100%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强化宣传 融合康养

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旅游

3月20日,阳春市人民医院“中医药公益集市”首场活动在阳春市区中心广场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一大早,前来参加义诊活动的市民就排起了长队,在现场医务志愿者的指引下,大家有序等候就诊。在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区,医护人员展示了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市民亲身体验这些疗法,感受传统中医的魅力。

“我们科室推广的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针灸、推拿、艾灸、耳穴压豆、拔罐和刮痧等。”阳春市人民医院针灸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主任衣哲说,这些技术主要适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痛、肩周炎等病症,甚至对一些内科疾病,如胃痛、腹痛和中风后遗症也有疗效。

在中医义诊区,中医专家通过望、闻、问、切等传统中医诊断方法,为患者们提供个性化的诊疗建议,讲解日常养生保健的小妙招。阳春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中医科主任曾庆德介绍,一个多小时,整个义诊现场就已经诊疗将近100人,表明传统中医药受阳春群众信赖。

同时,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中药材辨识区和凉茶供应点,人参、枸杞、黄芪、当归等常见中药材摆在展台上,市民在品尝凉茶的同时还能了解中药材的性味、功效、鉴别方法等。

近年来,阳春市大力开展基层中医药文化科普行动,加强基层中医药健康文化建设。2024年,阳春市举办了中医药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之“中医药集市”活动,阳春市以“电影+中医药科普”的形式,在全市村委会、居委会、机关单位、公园、广场、住宅小区等场所播放中医药健康公益宣传片,进一步传播和普及中医药文化和健康知识,共播放中医药健康教育视频3651场次;2024年阳春市春砂仁丰收宴助力阳春市中医药文化“火爆出圈”,为期3天的重阳古墟暨中草药展销活动更是全面升级,吸引了超17万人次前来“趁墟”,带动中草药销售450万元。

此外,阳春市还积极开展中医药康养旅游服务培育行动,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保健、康养、研学等体验项目,拓展中医药旅游产业链。

例如,阳春市岗美镇富通·十里泉城温泉旅游度假区已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获广东省“金品级乡村酒店”认定和“2024年广东省职工疗休养基地”认定,依托有“美人汤”之称的稀有偏硅酸型天然高温温泉资源与漠阳江畔秀丽壮美的山水景色,该景区打造了温泉大酒店、超长泳道、江野营地、康养理疗等配套设施。阳春市春城街道蟠龙村岭南生态康养谷项目地处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蟠龙村,将谋划打造阳春岭南生态康养谷项目,以“康旅融合,医养结合”为特色,通过农、文、康、旅、商、教、娱七大板块,推出阳春高铁门户康养度假服务圈。阳春市于2024年12月与投资方签订框架协议打造圭岗温泉生态康养项目,将依托温泉资源和自然资源,打造圭岗温泉中医药康养小镇,计划建设中医药康养中心、康养酒店、康养别墅、山间栈道养生长廊等配套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

■一线实践

阳春药浴

创新产品形式

药浴是中医治疗中一种重要的用药手段。作为阳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春药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药浴,目前已传承六代。

在阳春市春湾镇南侧,阳春药浴非遗传承人、阳春市虹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文权经营着一家本草园,园内种植着蔓荆子、五月艾、郁金等中药材,目前正打造集科普教育、教学实践、中医文旅为一体的药用植物文化科普园。

此前,胡文权在春湾镇经营一家大排档,妻子邓惠贤患有脊椎病。每天清晨,她早早就骑着单车去市场买菜,回来还要打理店内事务,脊背常常疼痛。为了给妻子做辅助治疗,胡文权加强中医药知识学习,将蔓荆子、红花、当归、沉香等药材调配成药浴原材料,并让妻子尝试使用,效果很好,这让他感受到了传统中医药药浴技法的独特效用。

阳春药浴对场地、设施、手法的要求较高,一般群众难以经常体验。为此,胡文权近年来致力于丰富阳春药浴的体验形式,他成立了阳春市虹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把资金投入到研究药浴、药枕和香囊上。研制药方和改良配方数百次后,他终于开发出基于阳春药浴非遗技艺的药枕和香囊。2009年1月,胡文权研制的蔓荆子药枕获得了国家专利发明证书。

目前,阳春市虹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药枕、香囊已大量上市,借助新生产设备和线上线下融合的市场推广手段,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也让阳春药浴的名片更加响亮。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体会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也让阳春药浴这项中医药非遗惠及更多群众。”胡文权表示,将来除了进一步改善阳春药浴的配方等,还将推出更多适合不同人群的药枕、香囊等产品。

统筹:黄韬炜 罗超静 陆祖河 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