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窦恒瑞
实体经济是一国发展的根基,当经济长期脱“实”向“虚”,会产生巨大的资产泡沫,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同样,当干部作风脱“实”向“虚”,也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损害当地群众的利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金色名片”,将以扎实的作风建设防止干部脱“实”向“虚”,促使干部放下“虚架子”“虚法子”“虚面子”,练就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的真本事。
强化作风建设,促使干部放下“虚架子”,彰显察实情的担当。“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的调研不仅没法了解到群众的真实困难,反而还使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搞调查要放下“虚架子”,融入群众,倾听民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科学决策打好扎实地基。从“蜻蜓点水”到深入一线、直面问题的作风转变,将成为推动基层发展的强劲动力。
强化作风建设,促使干部放下“虚法子”,激发出实招的热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老百姓的事从来都不是小事,要切实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让基层干部走出文山会海的迷宫,投身破解群众难题的实战场。通过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为干部履职划清纪律红线的同时,拓展出主动作为的担当空间,将考核指标从台账厚度转向“民生温度”。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老百姓办事的。我们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作风建设的根本标准,将作风转变与为民服务深度融合,让群众从党员干部的“勤快腿”“热心肠”中感受到新风正气。
强化作风建设,促使干部放下“虚面子”,凝聚办实事的力量。当前“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腐败”“舌尖上的浪费”等问题仍然存在,极大抹黑了我党的光辉形象。清廉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力量,我党之所以赢得民心,靠的就是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精神。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能“富了口袋、空了头脑”,将奢侈浪费视作有面子,甚至动了歪心思,走上贪污腐败的道路。要自觉抵制奢靡享乐之风,放下兴师动众“讲排场”、认认真真“走过场”式的“虚面子”,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艰苦奋斗,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员干部唯有时刻自省、保持定力,方能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于“脱虚向实”的作风转变中实现履职能力的有效提高,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书写出“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