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鸡”占道停放成难题?深圳制定停放区设置指引,因地制宜出招

时间:2025-04-02 09:46:00

近年来

电动自行车成为各大城市

市民出行的便捷交通工具

地铁站、各大商圈等热点区域

周边城市道路

被大量电动自行车无序占用

给市民安全出行带来一定影响

成为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


深视新闻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目前,市交通运输局在全市范围内印发实施了《深圳市城市道路空间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深圳市非机动车道设置指引汇编(试行)》,并通过开通公交支线等方式优化接驳,保障道路良好通行秩序,助力片区微循环。


记者了解到,《指引》为全市停放设施建设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遵循“安全第一、空间集约、环境友好”原则,以配建非机动车停放设施为主、路外非机动车停车场和城市道路非机动车临时停放区为补充的供给体系标准。例如,首次提出按邻近绿化设施带、行道树设施带、机非隔离带、桥下空间、非机动车道的优先次序灵活利用空间的引导以及不同空间的具体选址要求。



作为试点单位,宝安区按照《指引》积极开展辖区地铁口周边交通微整治。由辖区交通部门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和街道,以沙井地铁站C口和西乡地铁站B口为第一批地铁站点整治试点,西乡站(其余出入口)、坪洲站等6个地铁站点为第二批整治点位,通过设置专门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优化交通组织、改造公交接驳微枢纽方式,整体优化提升地铁站点交通出行环境。目前该区正在开展其余已建成45个地铁站点、187个出入口整治方案的编制工作,针对每个站点不同的乘客画像、停放需求、空间条件,“一点一策”制定逐个站点详细整治方案并加快组织实施。


龙华区突破传统治理模式,在阳台山东站创新实践“科技赋能+多元共治”解决方案:一方面利用桥下空间增设1.5万个停车位,另一方面依托区平安建设中心,零成本孵化“浪小安挪车e站”小程序,对违规停放实行“渐进式”管理方式。经整治,日均违停量同比下降约84%,违停乱象有效遏制,站点周边通行效率提升显著。


光明区积极推动电动自行车“入园入企”,由街道组织交安、应急、营商等部门联合组织协调并推动园区、企业员工“入园入企”停放电动自行车。目前,光明区376个工业园区已允许电动自行车入园停放,可停放电动自行车4万余辆,有效缓解了城市道路空间电动自行车停放压力。



记者 / 刘韦彤

编辑 / 李婷

审校 / 毛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