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变化大 警惕“隐形杀手”心脑血管疾病

时间:2025-04-02 10:46:00

春季气温变化频繁,昼夜温差较大,导致血管收缩和舒张频繁,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或加重。

春季如何才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一、保暖措施

1.增添衣物: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同时注意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

2.室内温度调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18℃ - 22℃左右比较合适。

二、合理饮食

1.控制盐和脂肪摄入: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

2.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弹性。建议每天摄入500克左右的蔬菜和200 - 350克的水果。

3.适量补充水分:注意适量补充水分,以防止血液黏稠度增加。建议每天饮用1500 - 2000毫升的水。

三、适度运动

1.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春季运动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2.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气温相对较高的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避免在气温较低的清晨和夜晚进行剧烈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为宜。

四、监测和治疗

1.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记录血压的变化情况,如果血压波动较大或出现异常升高、降低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2.按时服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由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3.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如心绞痛、胸闷、气短、头晕、肢体麻木、口角歪斜等,要立即就医。

五、心理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来源:慢性非传染性病防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