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打响耕地红壤改良战,借汨罗“示范田”助力红壤焕新

时间:2025-04-04 20:18:00

岳阳晚报4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 冯刚)4月2日至4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办,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南丘陵区红壤退化阻控与产能提升综合技术与应用”项目推进暨现场观摩会在汨罗市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联合全国9家科研单位,构建红壤酸化治理技术体系。

“江南坡耕地红壤退化阻控与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构建与应用”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该项目聚焦突破坡耕地红壤酸化消减技术瓶颈,研发包括精准控酸、培肥增效等酸瘦消减关键技术,构建改土提质和产能提升协同的综合技术模式,并开展研发技术与产品示范与推广应用。经过两年攻关,该项目团队创新研发的复合退化阻控技术,让这片“南方粮仓”核心区的坡耕地亩产提升20%。

在项目总结与课题推进会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李九玉研究员,详述了项目总体情况;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红壤精准种植施肥控酸技术途径与决策系统研发》《红壤—作物—微生物系统耐酸促生技术与资源库建立》《红壤酸蚀水肥协同调控技术与肥沃耕层构建》《红壤酸化消减改良产品创制与应用》《江南丘陵区红壤退化阻控与产能提升模式》等研究任务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明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科技处处长李晓鹏研究员共同主持会议,引导大家集中讨论并总结课题进展,此外,来自山西农业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针对课题的科学问题、技术难点和推广应用效果等,提出了深入指导意见与建议,助力项目后续顺利推进。

该项目在汨罗建立了千亩坡耕地酸化试验与示范基地,构建“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基地设有智能监测站、对比试验田、退化阻控模式示范等,实时采集多项土壤健康指标,为红壤酸化治理提供动态数据支撑。创新研发新型控酸培肥材料,构建“立体阻酸—生物固碳—养分增效”三位一体改良模式。下一步,团队将重点攻关红壤长效控酸与固碳技术,计划通过微生物技术调控,使土壤固碳能力再提升10%。同时,构建数字管理平台,实现土壤健康动态监测,致力于将每一寸红壤都改造为良田,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会议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汨罗市人民政府、汨罗市农业农村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省红壤及种质资源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共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