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植沃土到人才拔节,原创音乐之花在八桂大地越开越艳

时间:2025-04-02 22:03:00

近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听见中国听见你”2024年度优秀歌曲评选结果揭晓,由广西音乐家协会选送的原创歌曲《老厂院》(林朝幸作词、徐帅作曲)成功入围全国20强。同时,《莫曼的传说》《故事》《彩》三首广西歌曲也挺进全国60强。

作为中国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原创作品评选之一,“听见中国听见你”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自2017年创办以来便被誉为“中国原创音乐的风向标”。该评选以“聚焦时代主题、彰显中国精神”为核心标准,每年面向全国征集逾万首作品,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五轮(六次)严格筛选,最终仅有不足0.5%的作品入围全国20强。2024年度评选邀请到151名国内顶级作曲家与音乐理论家组成评审团,从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三个维度进行专业考量。此次广西作品的优异表现,不仅是广西音乐人的荣耀,更是八桂大地音乐创作实力的有力彰显。

《老厂院》的诞生,是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生动实践;也是广西词曲创作高级研修班的重要成果。我和徐帅是高研班学员,在研修中我们深入柳州老工业区采风,记录下工人奋斗的故事以及城市变迁的痕迹,用音乐致敬“平凡中的伟大”,展现工业记忆与家国情怀。

广西青年词曲创作骨干高级研修班,是广西音乐创作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22名学员经层层选拔,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接受了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培训过程中,学员们在柳州、崇左、钦州、南宁四地开展集中培训和创作实践,其余时间由广西音协全天候带班辅导。经过一整年的系统学习,学员们思想得到淬炼、视野得以开拓、创作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创作了一批反映伟大时代、讴歌美好生活的歌曲作品。

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文艺创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音乐创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从“振兴八桂歌海”到“出精品 出人才”,无一不打造了具有广西特色的音乐文化品牌,让广西原创音乐稳步前行。同时,广西也积极搭建各类音乐创作交流平台,鼓励音乐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挖掘本土音乐素材,创作出更多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优秀作品。

研修班学员深入各地采风创作。图源广西音协

广西青年词曲创作骨干高级研修班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次阶段性的技能培训,更在于构建了一条连接传统与现代、生活与艺术的创新纽带。作为广西文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人才工程,首期研修班自2023年12月启动以来,通过“理论授课+实践采风+创作孵化”的立体培养模式,为22名来自汉、壮、瑶、仫佬等民族的青年创作者搭建了蜕变的舞台。

学员中既有艺术院校教师、专业院团骨干,也有独立音乐人、新文艺群体代表,多元的身份背景在四次集中培训中碰撞出创作火花——从柳州工业基地的机械轰鸣到钦州平陆运河的建设现场,从崇左非遗工坊及钦州坭兴陶技艺到南宁昆仑关的家国情怀,每一次采风都成为作品的“生活密码”。正如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郝向宏在开班式上强调,这种“深入生活肌理、把握时代脉搏”的创作路径,正是破解“有高原缺高峰”难题的关键。

此次“听见中国听见你”评选中,除《老厂院》外,高研班学员创作的《彩》《故事》也展现了多元化的创作视野。其中《彩》词(林朝幸作词、罗杰作曲)的创作灵感源于少数民族服饰的斑斓色彩,将视觉意象转化为音乐符号,通过“你蔚蓝,我粉黛,心儿火红在一块”的诗意表达,勾勒出各民族共生共荣的和谐图景。这首歌在2025年中国文艺网推出后,被评价为“用现代音乐语汇诠释传统文化的典范”,而这正是高研班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直接成果,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创作观的传承与坚守的体现。

研修班的创新性还在于构建了“互联网+音乐”的全链条培育体系。培训中,专家讲授的“流行音乐传播规律”、中国音协专家解析的“群众喜爱歌曲创作密码”,让学员们意识到,优秀作品既要扎根生活,也要拥抱时代。结业汇报演出的16首作品中,既有融合雄浑大气的美声作品,也有电子元素与山歌结合的潮流之作,这种风格突围正是“传统基因与现代表达”的生动实践。更值得肯定的是,研修班建立了“全天候辅导”机制,广西音协在非集中培训期间通过线上沟通、作品问诊等方式持续赋能,确保创作热情不降温。数据显示,培训期间学员们创作歌曲小样不下50首,而16首的作品则是优中选优,部分作品目前已在网络平台发布,形成“创作——传播——反馈”的良性循环。

如今,这批青年创作者正成为广西音乐的“新势力”:他们有的将非遗元素融入城市民谣,有的为乡村振兴创作主题歌曲,更有人通过短视频平台让壮语歌曲走向全国。正如广西音乐家协会主席傅滔所言:“研修班不仅是培养‘单打冠军’,更是打造‘创作集团军’,让八桂大地的声音通过音乐被听见。”当《老厂院》的旋律在全国舞台唱响,当《彩》的色彩点亮民族团结的图景,当《故事》讲遍中国大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几首优秀作品的诞生,更是广西通过人才培育激活文化创造力的生动实践。这朵在高研班沃土中孕育的原创之花,正以更蓬勃的姿态,绽放在新时代的文化版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