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正在抚育林间小苗。
4月14日,在龙泉驿区洪安镇土门村的一处山林里,春日阳光透过树林洒下斑驳的光影,地上的紫堇花成片开放,绿叶中探出片片淡紫,将森林装扮得分外美丽。身着橘色工作服的工人们拿着油锯、锄头,扛着肥料、提着桶,正在对林间株株小苗进行抚育。
“这些树苗是去年春节前种下的,当前正是管护的重要时期。”负责项目实施的中国铁建昆仑集团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总承包部总经理张渊介绍,春节后,工作人员主要忙着间伐、植树,这段时间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已从植树阶段转化为幼林抚育期,主要对前两年和去年种植的各类树苗开展补植、追肥、割灌除草、松土等工作,确保树苗种下后能成活、快成活。
记者注意到,这片林子新种植的多为榉树和无患子两种树苗。经过几个月的生长,这些树苗已经发出了新芽。据中铁二十三局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之前,这片树林九成以上都为巨桉树,林相单一。按照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和储备林建设总体规划,采用“抚育间伐+补植珍贵阔叶树种”的技术模型,按“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原则进行了抚育间伐,并利用伐后的林中空地进行补植,补植比例为“5榉树、5无患子”,平均每亩补植41株。
其中,榉树为落叶乔木,长成后可高达30米,胸径1米,树形优美,树皮灰白或褐灰色。作为形色兼美的景观树种,榉树在公园和风景点中的应用广泛,其木材是高档家具及装饰主要用材。无患子为落叶乔木,最高可达20余米,其果皮中含有丰富的皂苷,用水揉搓极易产生丰富的泡沫,可作为天然清洁剂,也可用于制作无患子手串。未来,待这些树木长成后,可实施可持续的森林经营,每隔7至8年进行一轮次间伐,使这里成为兼顾生态保护、立木储备、景观优美的多功能森林。
这是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中的一个小小缩影。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启动以来,绵延起伏的龙泉山深处,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工人们按照相关规则,间伐长势不好的老树、病树,种下新苗,精心抚育,让一批批新苗在龙泉山安下家来。
龙泉驿区森桃委生态事业科副科长袁新新介绍,截至2025年3月,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已在龙泉驿片区实施营造林9.51万亩;建设高标准水蜜桃产业园0.38万亩;完成森林消防蓄水设施扩容改造27个,扩容11.25万立方米。为确保植绿龙泉山有源源不断的树苗,配套苗圃基地的育苗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有效夯固龙泉山生态根基的同时,也为林下空间开发利用、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承载空间。
廖玉蓉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柯雨 文/图
原标题:生态修复项目已实施9.51万亩 一批批新苗在龙泉山安家成长
编辑:覃一川 责编: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