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刘宗发(右一)指导小学员戏曲动作。

近日,老师为小学员整理妆容。
8月12日清晨,青县叩庄村的一处农家院里传出阵阵稚嫩的唱戏声。“手腕再抬高点,眼神跟着指尖走!”77岁的刘宗发老人正手把手纠正着小学员的动作。
这里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哈哈腔代表性传承人刘宗发创办的青县哈哈腔传习所。“作为产生于河北省民间的地方剧种,哈哈腔在青县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刘宗发说,13年来,他都会利用寒暑假在这里免费教周边的孩子们学唱哈哈腔。
为了更好传承这个戏曲遗珍,刘宗发多年来还遍寻哈哈腔老艺人,与青县哈哈腔戏剧协会的戏友共同挖掘抢救出25个剧目,并续写完善了5个剧目。经整理、印刷的剧本,如今成为青县哈哈腔传习所的教材。“小学员们先背词再表演,比过去成长更快。”刘宗发说,在他的影响下,近年来到传习所学习哈哈腔的小学员超百人,有30多人已能登台表演。就在去年,两位小学员表演的哈哈腔剧目《游花园》在沧州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影报道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