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许伊雯 何泠瑶
春日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2025年4月2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午间的白鲸餐厅迎来最热闹的时刻。
玻璃幕墙外,白鲸悠然游过,波光粼粼的水面带起一串气泡。当就餐的游客举起手机拍摄,鲜少有人注意到,每天穿梭在后厨和前厅的他们。
2024年7月,三名心智残障青年(以下简称“心青年”)通过“海洋天堂”公益项目到白鲸餐厅开始就业实训。根据能力特点,老师为他们设计了不同的岗位:26岁的陈志昂是后厨厨工,19岁的潘承颖负责后厨配餐,20岁的王艺涵在前厅接待游客。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每天整理餐具台、擦玻璃和桌椅等工作。
当普通员工感叹“与白鲸共事真治愈”时,潘承颖曾因备餐量太大崩溃大哭,陈志昂为擦净一道水渍反复蹲起致旧伤发作,王艺涵至今不敢独自穿越人潮汹涌的观鲸走廊……
但此刻,阳光穿透被擦拭得近乎隐形的亚克力玻璃墙面,在三件深蓝色工装上映出细碎光斑——这些曾被命运按下静音键的“心青年”,正在深海与人间交界的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声波频率。

个性化的支持
白鲸餐厅的后厨,陈志昂正站在操作台前,分拣餐盘——一摞摞的碗筷、饮料瓶、食物残渣在他手中被精准归位。“一湿垃圾,二干垃圾,三可回收,四其他垃圾,原则是用一次性弯腰解决更多的垃圾……”他低头念叨着口诀,眼神专注。
这是陈志昂工作的第十个月,岗位是餐厅后厨的“残羹分类员”——每天中午11点到下午3点,客流高峰期的餐盘涌来,他需要将混杂的餐具、垃圾迅速分拣。
最忙时,餐盘在台面上堆成小山,他的身体因为压力不受控制,微微发颤。“雷老师教我,要按自己的节奏来。这时候我就默数节拍,像弹吉他开节拍器,调整自己的状态。”他忽然抬头,嘴角上扬,斜眼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手肘顺势蹭了蹭工装围裙。
2024年1月,由杭州长乔集团创办的公益组织——杭州海洋天堂正式注册成立。杭州海洋天堂利用海洋公园这个公共平台,为心智障碍青年创建一个融合就业及个案服务空间,针对16岁以上“心青年”提供个别化支持、职业发展以及自主生活能力提升等服务。
白鲸餐厅成为首个试点。从面试到正式上岗,三位青年走过了一段漫长且艰辛的道路。2024年7月起,就业辅导员便着手培养他们的上岗技能,助力他们适应工作环境。三个月实训期满后,经过海洋天堂、餐厅、公园三方严格考核,通过考核者进入实习期。实习三个月后,再次接受全面评估,最终脱颖而出的他们正式入职。
“他们比普通员工更需要‘定制化’。”雷严芬作为就业辅导老师,为这三位心青年倾注了无数心血。培训过程中,她如同拆解精密仪器一般,对各项工作深入工序分析、细致步骤拆解,并设置直观的视觉提示。像擦桌椅这类相对简单的任务,心青年们较易上手;而擦玻璃,难度系数颇高,耗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就连擦玻璃的魔术贴拖把,都是经过四次版本更迭,才寻得的“最佳方案”。

在雷严芬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无数暖心细节:陈志昂焦虑时会陷入“下班吃什么”的反复纠结,她便通过转移注意力、分析事情可能性等多种方法,为他驱散焦虑的阴霾;潘承颖身为蛋炒饭“销冠”,曾创下单日38份的纪录,却也在深夜躲进被窝,被疲惫与压力裹挟,崩溃大哭。碰到这种情况,雷严芬便会积极协调餐厅,为她争取调休。
流动的爱意
餐厅里有十几个员工,大家都把心青年当做了同事。他们没有单独的服装,就穿工作服和围裙。站在人群里,顾客不仔细看,也很难发现不同。
去年7月,心青年刚来时,商餐部经理黄月青心里发怵,第一次接触这类人群,不知道如何相处。但她渐渐发现,他们的工作态度、责任心都很强,都很优秀。
心青年的身体情况都不一样。刚开始,潘承颖只用一只手配餐,做任何事都一只手,在大家的指引下锻炼双手,工作效率也高了;王艺涵有些内向,得到认可之后,能顺利地和顾客交流。
在常人看来,一个普通的工作技能,对他们都是巨大的挑战。擦个桌子、擦个玻璃,他们有时会做了第一步,就忘了下一步。辅导员和同事反复教导:先拿毛巾,再把水龙头打开,把毛巾打湿、拧干,为他们设好一个行为链。
黄月青带着餐厅的员工一起,和心青年一起培训,学习怎么跟他们更好地相处。现在,就业辅导员慢慢脱岗,普通员工也可以带训指导,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嬉笑,双方慢慢融入了。
大家都记得,潘承颖第一次做蛋炒饭。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小窗户里面响起:你的蛋炒饭好了。她的语气很柔和,语调是上扬的。顾客从她手中接过餐盘,动作流畅自然。看到这一幕,有同事眼泪都出来了。

“我们带给他们包容,他们给我们带来欢乐。”黄月青说。三位心青年的到来,给餐厅带来不一样的气氛。他们有自己的频率,和他们同频也很简单,理解、善意、尊重,就够了。
流淌的是善意,传递的是爱意。爱意像一条无声的溪流,在这间小餐厅里扎根,又源源不断向周围流动。
心青年来了不到一个月,网上就有他们的痕迹了。有游客评论说,看了餐厅墙上的文字介绍,他们特别感动;有人现场写寄语,今次来看到你们,比上次更进步了;还有人特意赶过来看他们的。
在餐厅大家恪守一个准则:像对待正常的青年一样看待他们。“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不是去怜悯他,也不是帮他干活或者给特别的照顾,而是支持他,在适当的时候出现。”黄月青说。
喜人的蜕变
从操作技能的悉心指导,到行为规范的耐心纠正,再到情绪疏导的暖心陪伴,从最初的全程陪同、寸步不离,到如今的逐步放手、适时引导,雷严芬见证着他们的蜕变。她记得,陈志昂第一次面试时,攥着提示纸条的手抖得像筛糠。而现在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已能大方自信地交流,侃侃而谈。
身体状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陈志昂幼时腿部患病,起初走路需要搀扶,如今在工作的磨砺下,腿部肌肉得到锻炼,恢复良好,基本能够独立行走,力气也大幅增长。曾经他与潘承颖掰手腕,短短3秒便败下阵来,现在却能坚持1分钟不相上下。他们的社交能力同样在提升,曾经生活圈子局限于家人和同学,如今真正融入复杂的工作环境,学会了把控社交距离,懂得在不同场合,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工作中,他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今年春节,陈志昂怀揣着首月工资,满心欢喜地给七十多岁的外婆包了1000元红包。“没告诉她多少钱,但她在村里转了三圈,到处跟人分享。”提及此事,陈志昂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他还用工资购置了300元的吉他调音器,作为乐队吉他手的他,在4月2日受邀前往阿里巴巴演出。
目前,海洋天堂的融合就业项目尚处于园区内的试点阶段。雷严芬深知,作为就业辅导员,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爱心和耐心不可或缺。他们也积极借鉴其他机构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前行。
生命的拐杖
其实,做这个项目的初衷,是一个礼物。杭州长乔集团创始人、“海洋天堂”公益项目发起人陆丽珺,也是一位心智障碍孩子家长。
她还记得,儿子出生时,产房医生说他很健康。第一个月,这个家沉浸在欢乐里,觉得是上天带来的礼物,但还没到一个月,情况就急转直下。
长得比别的孩子慢,陌生环境就哭闹,陆丽珺觉得不对劲。医院一张诊断单将她拖进至暗时刻,孩子被确诊自闭症、脑瘫。多种合并疾病缠身,时不时猛烈发作,她无数次陪他进ICU。
跑遍了医院、残联,陪孩子做康复……那几年,她看到许多类似家庭,有单亲妈妈一人拉扯带娃,有爷爷奶奶带孩子,没有经济实力,无法给予科学的照顾。
更让她吃惊的是,心智障碍群体在中国就有1200万人,还有一些人,尚未被统计数字触及到。
在成年之前,心智障碍的孩童有一定的政府和社会支持。但他们从学校毕业后,大部分人刚满16岁,就回归家庭。
“他们享有参与社会的权利,应该要融入到正常的主流环境里,参加社会活动,和正常人一样,去社交、去运动、去游乐园。”陆丽珺说。
15年前,电影《海洋天堂》上映。陆丽珺看这部电影时泣不成声,她想到自己和儿子的未来:“我要先于孩子离世,怎样去安顿他的人生,让他的人生继续?”
她去了美国、日本和澳洲,考察了全世界的前沿机构,更坚定了信念:要建一个“海洋天堂”,为了儿子,也为了千千万万的家庭和孩子。
2024年1月,海洋天堂融合就业服务中心注册成立,投入资金500万元,开辟一块专用活动场地。这一年,正好儿子成年,这是陆丽珺他的成人礼。同年,几位刚成年的“心青年”加入了长乔大家庭。

一个支持性就业,意义会那么大吗?陆丽珺说,真的那么大,对个体而言,对他背后的家庭而言,是非常大的福音。他可以拿到自己的一份劳动所得,有尊严,整个人生就不一样了。
这几年,她完全回归到工作里来,讲课、培训、考察,沉浸在忙碌的快乐中。和长乔海洋公园一样,她坚信的价值观是“服务生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海洋天堂”项目主要有两大块服务,一个是品质生活,服务中度及重度的心智障碍人群,他们无法就业,年满16岁以后,可以来这里提升品质生活、学习技能,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另一个是融合就业,在心智障碍人群的能力范围内,去帮他们匹配岗位。
对心智障碍群体,长乔海洋公园早已不陌生。自2008年项目开放以来,长乔一直在接待心智障碍群体,每年3月30日-4月7日期间,公园对此类人群免费,他们的家长、监护人也享受门票半价。
今年5月18日全国助残日,海洋天堂将正式启幕。这个特殊的“乐园”就设在海洋公园正门,面向大家开放,接纳16岁以上心智障碍患者,提供日间托养和就业支持等服务。
陆丽珺觉得,这一种生命之间的支持,就像一根拐杖。“我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给你适当的支撑和帮助,陪你走上一段路,就可以了,这是我们付出的最大的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