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培养的‘普罗米修斯细胞’未来广泛应用,将颠覆现有医学认知——人类的极限寿命可能就不是120岁,我们可以健康活到150岁,甚至更久。”7月16日,同济大学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孙毅教授在接受国内抗衰老科普平台“时光派”专访时如是表示。

资料显示,孙毅教授身兼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UCLA终身教授、深理工讲席教授、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等多重学术身份,科研实力国际瞩目。
2025年,在全球最大规模抗衰老科学竞赛XPRIZE Healthspan中,她带领的PROMETHEUS CELL TEAM(普罗米修斯细胞团队)凭借“自体细胞重编程”技术,成为唯一晋级全球40强的中国团队。

实验中,他们通过把一小块皮肤样本,培养成纤维细胞,再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开展细胞重编程。结果发现,原本衰老的细胞图谱回到类似新生儿脐带细胞的年轻状态,并重新获得了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和高水平表达神经营养因子。
更令人振奋的是,类似结果也在临床测试中得到证实:志愿者在接受源自个体的年轻“普罗米修斯细胞”输注后,结果发现,他们的多器官出现“恢复活力”现象,其免疫细胞的端粒长度显著延长,呈现出“返老还童”的生物学特征。

孙毅教授表示,“细胞个体年轻化”在学界已经实现。201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山中伸弥,通过 4 种转录因子可将成熟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成功让细胞恢复到了非常早期的多能状态。
这意味着,如果“成体可能被年轻化”,人类或许就能实现返老还童。而在此之前加州大学的 "异龄异体共生"实验,已经证实“生物体的整体化年轻是有可能的”。
下一阶段,孙毅教授团队将对10-15名年龄在50至80岁的志愿者开展人体临床试验(目前正在伦理审查中),含两个月干预期和半年的观察期,初步结果计划在明年4月公布。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寿命不断被推向新的高地。孙毅老师表示,在未来世界里,80、90岁老人的生活可能与现在40岁左右的中青年人并无二致。
在这场科技洪流中,她认为公众可根据个人需求存储自体细胞,定期进行衰老检测,对等到技术奇点十分重要。
"你需要知道当下你的衰老速度、衰老状态,了解自己的生理年龄。" 这是抗衰科学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的关键一步,也是普通人现在能采取的科学措施。没有精准的检测,一切尝试都是盲目的。其中,基于DNA甲基化水平的衰老检测被学界公认为“黄金标准”。
人体基因组的甲基化模式会随年龄呈现规律性变化,就像一本记录衰老的 "分子时钟"。通过检测这些位点,能精确计算出一个人的生理年龄。它可能与实际年龄相差很大,比如一位 50 岁的人,生理年龄可能只有 40 岁,也可能 60 岁。
目前国内已有相关企业在相关领域发力。过去五年时间,时光派研发并发布了国内首个甲基化检测,并从2000多个衰老指标中,筛选出了200多项符合国人的生理年龄检测工具“时光尺3.0”。他们创新性地将衰老细分为代谢、炎性与免疫、细胞、器官、表型五大维度进行分析,依据数据库计算客户生理年龄找出其衰老主因,希望“推动人类健康衰老”。
来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