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影视作品盗版在行动

时间:2025-07-20 07:13:00

近日,爱奇艺诉某短视频平台侵权胜诉并获高额赔偿,引发各界对打击盗版的关注。盗版影视作品为何屡禁不止?如何扎紧监管的“篱笆”,有效保护作品版权?

侵权防不胜防

慷他人之慨的盗版,看似免费实则盗取了全行业的利益。“仅仅是长剧集,每年各大平台就损失200亿元以上,全行业可以说‘无一幸免’。”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晓告诉记者,若包含电影、微短剧甚至其他领域作品,盗版带来的损失将更大。

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播出即盗版”,可谓防不胜防。“相较于过去刻光碟、下资源,依托搜索引擎的海量盗版网站、通过社交平台传播的网盘资源、在短视频平台泛滥的影视切条及侵权二次创作,传播力更强、破坏性更大,治理难度也更高。”优酷法律合规部总经理、虎鲸文娱ESG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冀告诉记者,不仅热播剧和院线电影,最近热门的短剧同样被原封不动照搬至服务器架设在海外的盗版小网站。这种侵权行为严重伤害了创作者积极性,更稀释了优质内容价值,挤占合法创作者和平台的市场份额。

从事影视版权交易的周叠瑶认为,从国际合作角度看,守护好知识产权才能更好地让我们的作品走出去,将好作品引进来。“当前,知识产权维权面临多重困境,大部分盗版网站将服务器架设在海外且未履行ICP备案,难以溯源追究。针对国内平台,即便历经艰辛赢得官司,判赔金额也常常远低于作品本身的投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副主任赵精武指出,著作权判赔迄今未系统考量制作成本、知识产权许可费等因素,难以形成有效威慑。

保护充满挑战,底线不可退让。“就短视频而言,使用长视频内容的比例、平台是否通过侵权内容获利、对原作品是否产生负面影响,这些标准都必须厘清。”赵精武告诉记者,近年来,各方不断增加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投入,类似爱奇艺这样的高额判赔会越来越多,为类案审理提供了重要参照。

“公正的判决不仅保障了版权方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推动影视行业的健康版权生态建设。”爱奇艺法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一个健康、良性、可持续的版权环境,虽然漫长且艰辛,却是全行业共同的目标。

协同治理乱象

面对盗版,需要各方联手治理。日前,国家版权局联合多部门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5”专项行动,以视听作品版权整治、动漫及游戏领域版权整治、计算机软件版权整治、网络存储+传播领域的版权整治、网络销售版权整治、流媒体智能终端版权整治等为重点。

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为各类精品力作提供了“防盗”保障。“近年来,版权保护预警名单效果显著,我国特色版权保护构成体系逐年丰富,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防护网,滋养了共生共赢的生态圈。”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鸿亮表示,创作端没有后顾之忧,精品佳作相继涌现,用户体验越来越好,盗版没有余地,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共赢的可能越多,盗版的空间越小。从事影视宣传工作的业内人士认为,合理合规的二创合作和切片宣传,对剧集宣传效果很好,尤其是一些投资小、宣发经费少的作品,往往能借此破圈。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编剧武瑶告诉记者,当前不少剧集是“一锤子买卖”,如果能建立更稳定合作机制,短视频平台、二创制作者与版权方能妥善协商,盗版也就难以滋长。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编剧王丽萍建议,短视频二次创作应遵守“先授权后使用”的基本原则,在相关部门强化监督与治理的同时“疏堵结合”,既保护知识产权也满足大众需求,让好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获得更长久的收益。

完善长效机制

尽管打击盗版不断取得成效,但随着盗版方式不断变化,维权之路依然任重道远。“相关部门与平台方近年来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盗版成本低、收益高仍是现状,要让侵权者知难而退,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工委对外合作处主任魏经纬说。

“近年来,各类针对盗版的政策法规逐渐完善,盗版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的命脉,治理机制必须与时俱进。”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必须要有釜底抽薪的决心,以长效机制真正保护产业根脉。他建议,不仅要加快推动版权保护立法入刑进程,完善侵权认定标准与刑事追责程序,还要进一步优化综合治理机制,形成覆盖平台主体责任、盗版传播渠道等全链条的综合治理体系。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作为一名教师,武瑶在课堂教学中十分看重知识产权教育,她告诉记者:“正版观念关乎创作者的尊严,这也是职业信念教育的一部分。当前,大众正版意识仍需提升,这方面教育需要从课堂走向社会。”

苏晓介绍,当前在各个协会与相关企业携手维权的同时,有关部门与各方形成合力持续完善各项机制。从影视行业到整个文化产业,从进一步加强监管与治理到提升大众反盗版意识,守好文化创新的根基,才能在未来结出累累硕果。(经济日报记者 覃皓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