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尽兴的氛围吸引了不少游客奔赴云南体验,构建了一场全民狂欢,更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最好的宣介窗口。

黄兴才 摄
云南网评论员 许芸翡
四月,春和景明,万物复苏。随着一首首泼水舞曲亮相,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也随之到来。作为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近年来泼水节频频在社交媒体“出圈”,飞溅的水花、激烈的“战斗”、尽情地呼喊、跑丢的拖鞋……好玩、尽兴的氛围吸引了不少游客奔赴云南体验,构建了一场全民狂欢,更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最好的宣介窗口。
过节要尽兴,但文明安全不能忘。因举办规模大、参与人员冗杂,泼水节期间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前几年,就出现女游客遭男性撕扯雨衣、参与者被高压水枪喷伤眼睛住院等问题,引发舆论热议,不仅影响了参与者的美好体验,还会抹黑节日寓意及游客对云南的印象。因此,每年泼水节前夕,云南举办的各州市在发布过节指南的同时,也会发布相应的安全文明提醒通知。不久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发布《景洪市泼水节办公室关于傣历1387年新年节暨2025年泼水节注意事项的通告》指出,严禁以泼水为名侮辱调戏妇女;严禁堵截过往车辆围攻泼水;严禁使用高压水枪喷射泼水;严禁任何单位、个人使用流动泼水车辆向人群泼水等。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则发布《关于泼水节期间严禁货车、拖拉机、载货三轮摩托车、三轮电动车违法载人泼水的通告》明确,泼水节期间,交通管理部门将利用视频监控对使用货车、拖拉机、载货三轮摩托车、三轮电动车违法载人行为进行抓拍记录,并进行处罚。
丑话说在前,既是给不了解当地习俗的游客温馨提醒,也是给一些有低俗想法、行为的参与者打个预防针。这些规则也并非是对狂欢的压制,而是对文化尊严的捍卫。真正的狂欢,应是泼得尽兴而不失分寸,玩得自由而不逾底线。唯有如此,泼水节才能充分释放“万人同庆而不乱”的文化生命力。
虽说有规可依,但是也要看到,在规定中难以明确具体的惩罚措施,所以为了让节日祝福不跑偏,过节的快乐充分释放,更多还是需要个人自律。在当地的习俗中,泼水节一般分为“文泼”和“武泼”。文泼遵从传统,用枝桠沾着水轻轻泼在别人身上,大家撩撩水开心一下;而武泼则木盆装满水,把一盆直接全部泼出去,秉持“泼湿一身,幸福一生”的原则。随着泼水节的火热,参与的人越来越多,高压水枪、水球、喷雾器等“现代工具”纷纷出现,只要加入战局就会无差别攻击。花样更多是为了玩得更开心,而不是放纵的理由,每个参与者都应该守住边界,主动避开老人、孕妇和拒绝被泼者,拒绝使用危险的工具,不以泼水的名义趁机做低俗的事情,这些细节的克制,恰也正是文明泼水的真谛。当然,泼水节期间有关部门更要加强管理,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及时劝诫、阻止,对于屡教不改者,该惩罚的也应该作出惩罚。
文明泼水,方能快乐过节。每个人都应该放下法不责众的侥幸,守住文明安全的底线,让“泼水”回归祝福的本义,让“尽兴”恪守文明的边界,这场延续千年的水之盛宴,才更能充分治愈每一位参与者。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