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马嘉豪
“嘭”“嘭”“嘭”短暂的三声爆炸声后,80余米高的大楼轰然倒下,掀起巨大烟尘……
5月25日下午4点,重庆站标志性建筑华铁宾馆被爆破拆除,这标志着重庆站这座有70余年历史的老火车站正式谢幕,一代人的铁路记忆也落下帷幕。

华铁宾馆爆破拆除。喻言 摄
重庆站也就是重庆人口中的“菜园坝火车站”,位于重庆母城渝中,紧靠鹅岭山脉,南邻长江,东倚菜园坝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自主设计建设的铁路——成渝铁路的始发终到站。
作为重庆主城区历史最悠久的火车站,这里是无数人梦开始的地方,见证了太多太多人外出求学、务工、返乡的历程。
退休铁路人眼中的重庆站:
在此工作30多年,有很多记忆和不舍

重庆站站台。资料图
“我曾经就是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的老铁路人。”华铁宾馆爆破前夕,曾经是菜园坝火车站的职工闻先生来到站前,深情地凝望着这栋即将拆除的大楼。
闻先生17岁时就进入了铁路系统,负责铁路上的卫生防疫工作。“那是1971年,最开始我是在重庆南站,几年后调到了菜园坝火车站,然后一直在这里工作到退休,我的一生都在铁路上。”
闻先生告诉封面新闻,他刚到重庆站工作时,菜园坝火车站的规模并没有现在看到的这么大,仅有简易的候车室、站台和雨棚。

1993年2月,春运期间的重庆站人山人海。图源重庆日报
在他的印象中,菜园坝火车站经历了三次改建。如今大家熟知的菜园坝火车站,是1992年扩建改造后的模样。那一年,新建的候车楼、售票房等投用,华铁宾馆所在的大楼也是这一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最开始这栋楼不叫华铁宾馆,叫金珊瑚,这也是菜园坝最高的一栋楼,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名字了。”闻先生多次向记者强调这栋楼的本名,随着铁路系统的改制,这栋大楼出租给了四川一位商人,成为如今众人熟知的华铁宾馆。
闻先生一家三代都是铁路人,他的父亲从老成渝铁路开通的时候就在铁路上工作,他的儿子现在也是铁路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全家人亲眼见证了重庆铁路的发展”。

曾经的重庆站。资料图
“大部分铁路职工都是铁路沿线的人,我们出差、回家等等都是坐火车。”2022年重庆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前,闻先生带着孙子最后乘坐了一次重庆站发出的列车,“从重庆到永川,再从永川折返回重庆,一路上都是回忆,感受很深。”闻先生说。
如今,在重庆站仅剩的建筑群里,他依旧还能准确找到自己曾经的办公楼,“现在就剩我们卫生防疫和疾病预防两个单位的办公楼了,以后都看不到了。”闻先生说,自己在重庆站待了30多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都记得,这里有他太多的回忆和舍不得。
“当时的车站建设满足不了人们的出行需求,运力不足,所以很多赶火车的旅客买票困难、上车困难。但是随着社会发展,重庆有了新的火车站、高铁站,现在重庆站也拆了要新修,这是社会前进、铁路前进的表现,我们很欣慰也很期待。”闻先生说。

20世纪80年代的重庆站。资料图
普通市民眼中的重庆站:
这里人山人海,是重庆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1989年,我坐火车到重庆,然后再从重庆坐火车去了东莞,赚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王先生是菜园坝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小商贩,这里也是他人生启航和辉煌的地方。
1990年左右,王先生带着从东莞赚到的第一笔钱回到重庆,开始了自己“三角粑之冠”的征途。

重庆站候车厅一隅。喻言 摄
“那时候菜园坝火车站人山人海,人挤人。尤其是春运期间,五六天都可能买不到火车票,火车站外面的坝子上全是排队买票的人。”王先生说,那时,自己做的重庆特色小吃——三角粑是往来旅客和铁路工作人员争相购买的便捷食品之一。
“一块钱三个,一斤米可以做13个,一早上他可以卖掉70多斤大米,自己的卖完了就帮其他人卖,那时候一天能挣三四百块钱。”王先生说,自己在菜园坝火车站卖了30多年三角粑,也亲眼见证了这里从繁华到衰落。如今,菜园坝火车站彻底谢幕,他的“三角粑之冠”征途也走到了尾声,“一起退休了”。
“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从菜园坝火车站坐火车去云南下乡,没有直达车,只能从重庆到贵阳,然后从贵阳转车去昆明,再转车到开元、河口,全程要三四天时间。”林先生是一个“老重庆”,他对菜园坝火车站最初和最深的记忆就是坐着火车去云南下乡,每年要来回两三趟。

被围挡隔离起来的重庆站。喻言 摄
“从18岁到24、25岁,这个火车站见证了我人生中的诸多重要节点,如求学、恋爱、工作等。”40出头的李先生回忆起在菜园坝火车站乘车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当时坐火车一票难求,经常会在车站过夜、排队买票。车站里还有很多小卖部、录像厅,大家也会选择到录像厅看录像过夜。”
在华铁宾馆爆破当日,李先生又带着妻子和父母再次来到了菜园坝,见证这个意义非凡的车站落幕。“很遗憾看到它谢幕,但也很期待看到新的‘菜园坝火车站’在这里拔地而起。在新的高铁站修建好后,我一定会再来这里乘坐高铁。”

重庆站售票处。喻言 摄
“它(菜园坝火车站)是1952年(建成)的,我是1953年的,都是70多岁了。”市民曾先生特意从南岸区骑了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到菜园坝大桥上,就为了来看同龄“老伙计”最后一面。在爆破现场,他也和这个即将新生的“老伙计”约定:等到80多岁、90岁的时候,会再来乘坐高铁。
老山城记忆谢幕
“涅槃重生”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重庆站内遗留的“客运段”字样。喻言 摄
菜园坝火车站承载着山城70余年发展的记忆,也是几代重庆人和无数旅客的共同记忆。
自1952年新中国首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菜园坝火车站也随之启用。
1975年,菜园坝火车站开启首次改造,候车室被改建为钢结构,并扩建至1206平方米。
1983年,菜园坝火车站第二次改造,进行站房设计改造。
1992年,菜园坝火车站第三次扩建改造,新建的候车楼、售票房等正式启用。华铁宾馆也是在这一年建成并投用。
2006年,位于龙头寺的重庆北站建成使用,原经由菜园坝火车站的成遂渝铁路客运列车逐步转移至北站,菜园坝火车站逐渐退出核心客运枢纽行列。
2022年6月19日,在发送完重庆至哈尔滨西的K1064次列车后,菜园坝火车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再无后续列车运行。

拆除中的重庆站。喻言 摄
如今,随着华铁宾馆大楼爆破拆除,菜园坝火车站也正式谢幕。
根据规划,未来,重庆站将变身为“山、水、站、城”四维融合的立体枢纽。其中,站场规模将由3台7线扩至7台14线,引入成渝高铁、渝厦高铁及成渝铁路,预测乘客年发送量达2360万人次。
与此同时,重庆站周围还将规划5条轨道线路。届时,重庆站站房可与在建的轨道交通18、27号线以及规划的26号线实现快速换乘;通过自动步道、电扶梯,实现与轨道1、3号线的换乘,60%以上的乘客可通过规划的轨道交通进出重庆站。

重庆站立体枢纽效果图。(图源网络)
此外,渝中区还将同步建设与重庆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的站北路,以及推动菜园坝立交和兜子背立交改造,切实保障重庆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对外联系交通功能。
未来的菜园坝片区将融合交通枢纽、商业、居住、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形成一个综合性城市区域;菜园坝片区的传统市场和公交站等设施也将随之升级,引入新产业和人口。这里也将成为重庆新的城市名片。


点亮♡,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