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卫会今天发布,将“健康体重管理”等三项行动纳入了健康中国专项行动,行动围绕目标提出两个方面8条主要措施,提出到2030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人群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初步减缓,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等目标。纳入专项行动后,将由国家来主导推动配套出台专项政策、财政投入和考核机制,多部门配合协同。
这意味着“体重管理”提升为国家层面的重点任务,并成为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系统性工程。

纳入健康中国专项行动 体重管理怎么“管”?
体重这件“小事”为何成国家关注的“大事”? 体重管理门诊逐渐成为医院的“标配”,它和普通门诊有何区别?青少年在学校期间能进行体重管理吗?未来体重管理还要覆盖生活全场景,在家门口又能获得哪些支持?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一问到底。
体重这件“小事”为何成国家关注的“大事”?
从去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6个部门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以来,先后发布了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指导原则、指南,近日还发布了做好体重管理门诊设置的通知,目前超过26个省份发布实施了自己的“体重管理年”实施方案,体重这件小事儿,为什么会引起国家的关注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重大慢性病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已经超过80%。研究表明,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意味着超重肥胖人群已经过半,如果这个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的超重肥胖率将超过70%。将健康体重纳入健康中国专项行动中积极推动和倡导,是坚持预防为主,推动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的必要举措。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和老龄健康管理处处长 赖建强:其实体重管理年就是从这样一个小切口,解决慢病防治大问题的一个突破点。体重管理年是抓住了慢病防控的7寸,这个行动要搞好了,能够对防控慢病、降低现在慢病高发的持续状态是十分有利的,也许会给世界慢病防控一个中国方案。
体重管理门诊成“标配”
和普通门诊啥区别?
《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提出要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虽然还不到一年时间,但记者走访多地医院发现,体重管理门诊正在成为各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配”,而且特别火爆。哪些人在看体重管理门诊?它和普通的门诊有何不同?
在北京地坛医院体重管理多学科联合门诊,记者看到,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就诊的患者一直很多。患者来了第一站就是称体重,量三围,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然后按照不同情况,分配到不同的诊室。商楠是因为产后肥胖,一直没有瘦下来,经过检查,她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于是医生建议她尝试中医为主的减肥方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患者 商楠:主要医生给配的中药,告诉我一些饮食上的注意。大概半个月,今天来复诊,从最开始那天就医时是83.7公斤,现在是79.7公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副主任医师 冯颖:是以中西医结合科牵头,然后有心内科、内分泌科、营养科,还有中医护理团队,这几个科室专家形成了一个多学科诊疗团队。在开诊后,现在日均是200多人次的流量。
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记者遇到了专程从山东赶来做减肥手术的患者苏培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患者 苏培强:袖状胃的手术已经做完了,血糖、血压、血脂这种几乎就没有了,肥胖引起的病已经都没有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 张能维:医院会用知识、管理、智能来告诉你,来帮你克服住各种的困难,避免了各种减重减肥体重管理带来的一些不良的并发症。因为我们在家里只看到体重的变化,到底体内有没有营养缺乏,有没有贫血,有没有别的问题,甚至我们认为的体重减轻了,但是减的都是肌肉,并没有减脂肪,这个危害比不减重还要大。

现在居民的体重管理正从个人“靠毅力”转向医疗体系支撑,各地都在总结体重管理门诊的经验加以推广。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 冯世庆:能够早期让患者知道他的病因,实现我们的主动健康,自己、社区、家庭、医院形成一个闭环管理,他自己来积极参与他的体重管理,让他认识到这个疾病,会导致将来可能慢病共存的危险性。
青少年在校期间体重管理
怎么吃?如何练?
在今天发布的健康体重管理行动中,专门针对学校提出一些措施,比如校园内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等。近年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随着体重管理年的推进,各地的学校也抓住青少年在校的时间,新增了不少设施和要求。
辽宁沈阳市已成功建成766个健康支持性环境,其中健康学校就有73个。在沈阳的这所学校,学生们正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新增的体检大厅自由检测,这里配备了身高体重测试仪、腰围尺、血压血氧仪、心理沙盘等设备。

俗话说:“三分练,七分吃。”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青少年来说,合理膳食是重中之重。临近中午,在学校食堂内,厨师正在烹饪菜品,在烹饪过程中使用减盐勺和控油量杯。每天每道菜的主要营养成分、能量等指标均在食堂公示。学校营养师依据“低脂、低盐、高蛋白”原则制定餐谱,杜绝高盐、高糖、高脂饮食。

沈阳某学校副校长 于昕以:2024年,全校的超重率较2023年下降了2.2%,肥胖率下降了1.5%。而且我们也将DeepSeek引进了学校营养分析系统,下一步将联合家庭制定个性化方案,尽可能将超重与肥胖率控制在10%以下。
覆盖生活全场景 家门口可享哪些便利?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的目标第一条,就是到2030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大家生活的主要场景社区内、家门口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体重管理支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重管理的效果。
浙江杭州上城区的居民胡晓静半个月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启了减肥之旅。

杭州市上城区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门诊医生 张玫贞:你的脂肪已经从17公斤降到了14.8公斤,相当于脂肪下降了2.2公斤,相当于你已经减了4斤。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会依据每个人的身体数据和饮食习惯,量身定制专属饮食方案,同时借助线上平台,开展一对一远程贴心指导。

在社区不仅仅可以医疗干预,社区还可以有运动中心和专业体育指导员,为居民提供从健康评估到运动训练的一站式精准服务。
另外,各地也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来助力体重管理,很多地方的居民只需要通过手机小程序,就能实现街区各场景健康数据的互联互通。

不仅是浙江,山东、江苏、湖北等省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将体重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医院的营养、运动等专业人员到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定期地开展合理膳食、科学健身等体重管理技术指导和健康咨询,四川、广东等省份的不少企事业单位给职工开设健康餐窗口,配备了健身器材等。
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不同 如何科学管理?
也有网友提出,各地饮食习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怎么才能科学管理呢?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健康体重管理要规范服务模式,提高科学化、专业化和精准化水平,要管生活全场景,既不能“一窝蜂”,更不可“一刀切”。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和老龄健康管理处处长 赖建强:因为体重实施方案国家发的是一个基本的指导原则,那么各地人文、膳食、气候等等各不同,同时各地的超重肥胖发生率和慢病防控的形势也不一样,需要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分别制定体重管理措施和手段。另外,我们在体重管理实施过程当中也分了人群,比如孕产妇、婴幼儿、学生、职业人群和老年人,这些人群在不同地区分布情况下,应该更灵活地提升管理措施,或者是个性化指导,或者精准地施策。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 牟媞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