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风,百代犹新

时间:2025-07-17 10:49:00

来源:江西宣传

“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这副高悬于江西永丰西阳宫的对联,浓缩了欧阳修穿越千年的精神力量。他位极人臣,却以“画荻教子”的母训为根脉,淬炼出“以节立身、以德齐家、以文传道”的家风精髓。


千年时光流转,欧阳氏家风非但未曾褪色,反似汩汩清泉,至今润泽世道人心。


那么,这份发轫于“画荻教子”的家风传承,究竟蕴含何种不朽之力?答案,就藏在其垂训与实践的脉络深处……


永丰县欧阳修雕像



“画”里的修身密码



一支荻秆,一片沙地,写就中华家教史上的经典篇章。


“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宋史》中短短九字,藏着欧阳修的成长密码。父亲欧阳观“为吏廉,好施与”的品格,通过母亲郑氏的言传身教,在沙地上烙入童年记忆。父亲那句“毋以是为我累”(莫让钱财连累清白),化作他一生持守的底线。


永丰县欧阳修纪念馆


这份清俭自律,贯穿欧公仕途。任河东路巡查使时,他提前上书皇帝:“不得令官吏出城迎送,及不得作乐筵席”;侄子欲赠朱砂,他严词拒绝:“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更告诫晚辈“为官须守廉”。


如今,作为欧公故里的永丰县,深掘其文化中的勤廉基因,打造欧阳修勤廉文化馆,编撰《欧阳修勤廉故事汇编》,编排并巡演廉政剧《欧公故里清风扬》,让清廉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欧公廉俭”已成为干部培训、新任职干部廉政教育的必修课,“汝于官下宜守廉”的古训内化为“关键少数”的行动自觉。源自沙地画荻的欧公遗风,已然化作滋养更广阔土地的廉政教材与道德基石。



“表”里的齐家智慧



西阳宫内,《泷冈阡表》碑文如昨。这篇祭奠父母的“千古至文”,实为欧阳家族的精神图腾。


永丰县沙溪西阳宫内《泷冈阡表》碑文


“这方石碑承载着欧公家训的精魂,字字如金。”欧阳修第35代嫡裔、原永丰县博物馆馆长欧阳勇指尖抚过碑文,深情解读道,“其要义凝于三端:一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孝养之本);二曰‘心之厚于仁’(立身从政之基);三曰‘为善无不报’(处世箴言)。”


文中鲜活的记忆碎片,拼出欧阳修的齐家之道。其中“祭而丰不如养之薄”直指孝道的核心本质:珍视生前的尽心奉养,远胜身后的奢华祭奠;被贬夷陵时,母亲一句“吾处之有素矣”的从容,不仅是困境中的定海神针,更是“孝行在生时,心安即厚养”精神的无声传承;家族世代坚守的仁厚,在35代嫡裔欧阳水秀身上清晰可见——无偿守护西阳宫47载,即便在丈夫瘫痪、独挑家庭重担的艰难岁月里,依然矢志不渝,将“画荻教子”“泷冈阡表”的故事娓娓道来,感动万千访客。


欧公讲堂生动开讲


这份齐家智慧,也深深滋养着当代永丰的社会肌理。恩江古城“移风易俗街”上,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倡树红白事简办新风。城乡“欧公讲堂”里,欧公家训与村规民约融合宣讲,“心厚于仁”的理念升华为共建和美家园的广泛共识。当古训融入日常生活,“零彩礼”“低彩礼”渐成新俗,“厚养薄葬”“生前尽孝” 深入人心,百名孝亲模范的故事传遍乡野,欧公家风的根系在故土扎得更深、更牢。



“序”里的家国担当



一部《欧阳氏谱图序》,深藏着欧公克己奉公的家国担当。


欧阳修以“垂范后世”的使命感,创制谱图体例,倡言“尊祖敬宗,孝悌为本”。而当他提笔写《伶官传序》,家训已然升华为震撼千古的家国箴言——“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他将家族命运与国运紧密相连,将“修身齐家”的个体修养,拓展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恢弘格局。正是这般气度,催生了庐陵文化的黄金时代——从欧阳修到文天祥、杨万里、解缙、杨士奇,“文章节义之邦”的精神血脉奔涌不息,辉耀史册。


永丰县“宋朝”文化旅游节暨第三届欧阳修文化艺术节

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也驱动着永丰传承欧公文化、服务时代发展的创新实践。近年来,永丰县连续举办欧阳修文化艺术节、“六一讲坛”及学术研讨会,让欧公思想激荡当代新声;编写《最美欧阳修》《欧阳修永远的课本》等校本教材,开展“品欧公文章·育最美少年”等实践活动,将家国情怀深植青少年心田;倾力打造恩江古城“梦回大宋·遇见欧阳修”沉浸式光影秀与年度“宋潮”文化旅游节,年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生动焕发本土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


“欧公故里·岁永年丰”万人健步走活动


圣贤之道,百代犹新。当党员干部重读“汝于官下宜守廉”,当莘莘学子思辨“祭而丰不如养之薄”,当《泷冈颂》的旋律穿越时空回响……欧公垂训凝铸的家风,如泷江之水,不舍昼夜,泽被千载。它从永丰沃土涌出,汇入中华文明的浩荡长河,滋养着民族精神的根脉,在新时代奔涌向前,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