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藤箱,见证过战争年代的风云变幻,铭刻着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如今,它已作为烈士钱凤歧的生前遗物被后人钱友继(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白丽路派出所民警)捐赠龙华烈士陵园收藏。
对于钱友继而言,这只藤箱不仅是国家一级文物,更是他视若珍宝的“传家宝”。钱凤歧烈士为了家国大义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信念,为了理想勇往直前的无畏勇气,也伴随着这只饱经沧桑的藤箱一路传承,续写着钱家爱国奉献、竭诚为民的优良家风传统。
说起这只藤箱的来历,还要追溯到那个峥嵘年代。
1931年,钱凤歧考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当巡捕。在当时那个黑暗笼罩的时代,城市中处处弥漫着压抑的气息,但钱凤歧的心中始终燃烧着对正义和自由的渴望。1944年,钱凤歧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新警同仁会”,并于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隐蔽的战线上为解放事业默默发光发热。1949年4月25日,毛泽东、朱德联名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亦称“约法八章”)。钱凤歧凭借自己的职务便利,积极搜集情报,并将2000多份《布告》郑重地装入藤箱,还为每一份附上一封警告信,投递到反动警官和特务分子的家中。
这一举措,犹如一枚强有力的“精神炸弹”,让反动势力为之胆寒,他们有的弃职而逃,有的消极怠工,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瞬间被恐慌和不安的氛围所笼罩。钱凤歧的这一英勇行为,有力地打击了冥顽不灵的反动势力,却也因此引来了危险。
“奶奶曾说过,爷爷其实一直是个循规蹈矩,很胆小的人。直到解放前,他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开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为了保护家人,直到爷爷牺牲之后,奶奶才知道他是一名地下党员。我想那一定是爷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自己的信仰。”1988年12月,钱友继经过层层考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进入普陀公安分局工作,来到了爷爷钱凤歧曾经为信仰、为梦想抛洒过热血的地方。三十多年来,钱友继始终深耕基层一线工作,总能设身处地地解决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成为了老百姓有口皆碑的“老娘舅”。对于人民警察这个职业,钱友继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也决心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将老一辈人的革命精神与优良传统传递给更多人。
每年清明期间,普陀公安分局都会在分局陈列室组织悼念钱凤歧及刘家栋两位革命先烈的纪念活动。钱友继则作为钱凤歧烈士的后人代表,带领普陀公安分局新入党民警,在两位革命烈士的塑像前重温入警誓词。
“前行不忘来时路。我们将继承好先辈的遗志,继续守护好这座人民的城市!”钱友继如是说。
原标题:《一位上海民警的传家宝:藏有2000封“警告信”,这只藤箱曾让敌特闻风丧胆》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