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新疆哈巴河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高美强出生在山西,毕业于吉林大学。在人生的前20年,高美强并没有想过与新疆结缘,直到一句宣传语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年在大学校园里看到这句口号时,高美强心中突然一震:“如果有机会参与其中,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
2012年毕业之际,高美强放弃了回山西太原工作的机会,来到哈巴河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在前往新疆途中,高美强感受着祖国的大美河山,也不免感叹自身的渺小。“但是滴水汇聚可成汪洋。积极投入到国家建设的大潮中,就一定能实现自身价值。”高美强说,当志愿者时,他和同事深入矿井底部、生产一线,跑遍了哈巴河县的工矿商贸企业,督促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当年在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考核中,哈巴河县获得第一名,高美强也收获了来到新疆后的第一份荣誉。
一年半的志愿服务,高美强和这片土地难舍难分。服务期结束后,他考入哈巴河县人民法院,留在了当地。
高美强入职不久,哈巴河县遭遇严重的洪水灾害,全县各单位都组织人员抢险救灾。从修建护坡、疏通河道,到加固民房和牲畜圈舍,高美强忙得顾不上喝一口水。
牧民们看在眼里,很快端来了热腾腾的奶茶,这让高美强有些犯难,来新疆时间不长,他还喝不惯奶茶。“那可是群众的一片心意!”深感却之不恭的高美强就着馕,喝下了牧民端来的奶茶。
在半个月的抢险救灾中,高美强渐渐习惯并且喜欢上了奶茶和酥油的浓香。“它让我的胸腔在北疆的酷寒中涌动着股股暖流。”他说。
后来,高美强参加驻村工作,为了方便沟通交流,他虚心向群众学习哈萨克语。高美强说,去村民家里,用当地民族语言与群众交流几句,距离近了,感情也近了。
参加驻村工作后,高美强走访了全村254户村民,争取各类民生项目,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还利用所学知识,调解土地纠纷、婚姻纠纷等。
基层工作经历让高美强对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更加了解,他明白一片草场对牧民意味着什么,也懂得调解婚姻纠纷时要尊重哪些风俗习惯。
回到单位后,高美强多次带人深入街道、社区、乡村开展“巡回法庭”。自2016年独立办案以来,他累计办案超千件,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
哈巴河县是个边境县,高美强从身边案例入手,钻研相关法律问题。2023年,他入选新疆法院刑事审判人才库,成为法治建设的“智囊”。
为延伸司法服务,高美强还担任当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深入牧区普法,参与电视台法治节目录制,将法律知识普及到每个角落。
从热血青年到法治社会的维护者,高美强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我要做一棵扎根边疆的法治‘胡杨’,耐得住风沙、守得住正义。”他说。(杨舒涵)